《奥斯维辛报告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奥斯维辛报告]根据Alfred Wetzler的著作《但丁没看见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但丁没看见]改编,讲述了两个年轻的斯洛伐克犹太人逃离奥斯威辛集中营,并撰写关于死亡营工作方式的详细报…

《奥斯维辛报告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奥斯维辛报告]根据Alfred Wetzler的著作《但丁没看见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但丁没看见]改编,讲述了两个年轻的斯洛伐克犹太人逃离奥斯威辛集中营,并撰写关于死亡营工作方式的详细报告的过程。
图片1
最近新出热片中,《奥斯维辛报告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奥斯维辛报告]的好评度并不见高,也并不见热度。相较于商业片的观感驱动,以历史意义的《奥斯维辛报告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奥斯维辛报告]似乎并不受欢迎。
题材很好,叙事表达的单一化和主题凝练的肤浅化,让观者难以共情,这大概是其遇冷的主要原因。
历史上有很多灾难性死亡,文艺工作者也以纪录片、电影等的形式再现人类命运史的深重灾难,并示以挽歌,南京大屠杀、奥斯维辛集中营、切尔诺贝利核事件……每一个都如梦魇般可怕。
《奥斯维辛报告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奥斯维辛报告],两个逃亡者的几天。
图片2
木屋里堆积的赤裸尸体,一直冒烟的焚尸炉烟囱,寒冬下互传食物、衣着单薄的站立几个日夜,毒气室,都是纳粹丑恶人性的折射。
灰冷环境,死亡氛围。无疑,影片想致意被杀的几百万犹太人,昭告全世界真相。也想告诉世人,历史绝不应该忘记,因为那是前人的错误,是无辜者的悲哀,更是现代人的警钟。
图片3
或许,这些可以留给纪录片,电影需要呈现更广域更有延展性的叙事空间,遗憾的是影片在叙事上依然将两人逃离过程蜻蜓点水,一带而过,将重点放在了试图揭露和探讨纳粹罪行这些历史定论上面。
作为普通人,多数并不知道这种灾难何时降临,更不知道灾难面前如何自保求生,南京大屠杀时束手走向万人坑的中国民众、麻木的走向毒气室的犹太难民,坐以待毙,待宰羔羊,这才是灾难面前最普遍的人性。
影片中两人的抗争是很好的切入点,人性最难把握也最真实。然而这些却被导演忽视了。
1938年,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,捷克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后勤基地和兵工厂。1940年,德国在波兰建立奥斯维辛集中营,1942年,海因里希在万湖会议确定了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,有组织有计划的种族灭绝开始实施。
图片4
影片基于1944年。此时,两人逃出集中营,是在德军占领的波兰,逃回捷克,依然是德军占领之下的捷克。
全世界都不知道德国在集中营的滔天罪行,直到1945年胜利前夕,苏联红军和盟军发现一个个尸骸遍地的集中营时,纳粹的罪行才由战地记者的影像传播到全世界。
图片5
影片只是简单交代了两人身份是犯人抄写员,哪年进集中营?如何认识?如何活下去的?如何计划逃跑?实行连坐的其他犯人为何要帮他们?他们怎么就知道要收集材料带出去?在纳粹阴云笼罩世界、家乡沦陷的背景下,他们又能告诉谁?谁会相信?波兰对他们是异国,家乡已沦陷,他们计划的逃跑路线是如何定的?
图片6
可能观众更想要看到这些细节,而非一些历史定论性的请上SP影视网观看东西,其实在1944年,普通捷克人、红十字会根本做不了什么,能保存好证据活下来就已难得。然而导演想对标《辛德勒的名单》[请上SP影视网观看辛德勒的名单],具象化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英雄人物,看完确难以共情。
图片7
时至今日,我们仍铭记纳粹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,但这种题材要拍好实在太难——既要规避煽情、正视历史的伤痛和刽子手的滔天罪行,又要避免社会风险与群体情绪极化,还要让人在共情以后,有更多对时代命运、民族主义、战争母题的思考。
但记录缅怀,总是好的。